欢迎访问3200威尼斯vip官网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ENGLISH русский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习近平考察河北沧州,关注这些“国之大者”

日期:2023-05-12来源: 作者:关注:

继前一天赴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相关座谈会之后,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继续踏访燕赵大地。在沧州市,总书记先后考察了一片丰收在望的麦田、一座面朝大海的港口。

总书记为何选择调研这“一陆一海”?他在沧州重点关注了什么?蕴含哪些深层次的战略考量?《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在沧州市考察调研

△5月11日考察点示意图

01

走进麦田,看黄骅旱碱麦

当天,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来到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当地旱碱麦种植推广等情况。

△俯瞰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总台记者郭永良拍摄)

黄骅旱碱麦,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史,远近闻名。这里地处渤海沿边,冬春干旱少雨,土壤盐碱化程度高。旱碱麦一般头一年10月份播种,来年6月份收获。

独特的种植条件、漫长的生长周期,造就了黄骅旱碱麦独一无二的品质。

△黄骅旱碱麦田“碧波荡漾”。(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旱碱麦加工出来的面粉,麦香浓郁、绵软筋道,非常适合制作馒头、面条等传统手工面食。印刻着寓意吉祥图案的黄骅“面花”,还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各种动物图案的黄骅“面花”。(总台央视记者石伟明拍摄)

沧州市旱碱麦种植面积100.2万亩,去年旱碱麦总产量22.37万吨、单产223.3公斤。

仙庄片区旱碱麦种植面积约7600亩。目前以散户种植为主,有分散经营户709户、2600多人。

△旱碱麦田被分割成整齐划一的绿色方块。(总台记者郭永良拍摄)

这次考察,总书记还关注旱碱麦产业化情况。

黄骅现在有较大型面粉加工企业20家,年加工能力接近50万吨,全市已经形成集订单农业、收储中转、面粉加工、食品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小麦产业”。

△旱碱麦面粉。(总台央视记者石伟明拍摄)

02

“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考察途中看田、看粮、看种子。

2021年5月13日,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考察途中临时下车,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总书记说,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四个月后,在陕西考察途中,他又临时下车走进田间,察看谷子、糜子、玉米长势。

△黄骅旱碱麦田。(总台央视记者郭晓龙拍摄)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总书记多次强调,“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在黄骅,为了克服盐碱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当地不断进行良种选育工作,40多年间先后育成“冀麦32”“捷麦19”“捷麦20”三个自主研发品种。

△2022年,“捷麦19”入选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绿色节水、节水降耗、提质增效、生态环保、高效利用”小麦主导品种。(总台央视记者石伟明拍摄)

当地农户介绍说,“捷麦19”属半冬性中熟品种,不但抗盐碱抗干旱、耐瘠薄,而且抗寒性强,越冬安全产量高,真正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旱碱麦挂面。(总台央视记者石伟明拍摄)

2021年10月,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前往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了解耐盐碱植物育种和推广等情况。农业部门负责同志告诉总书记,全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

总书记说,“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如果耐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

“我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这是总书记“时时放心不下”的大事。

平原之上,风吹麦浪,涌动的是陆地粮仓的潜能,也是粮食安全的底气。

03

黄骅港:守护能源安全

沧州之行的第二站,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骅港煤炭港区,了解港区生产经营情况。

△俯瞰黄骅港煤炭港区。(总台记者郭永良拍摄)

黄骅港由综合港区、散货港区、煤炭港区、河口港区4大港区构成。总书记到访的煤炭港区,拥有煤炭泊位17个、杂货泊位4个、油品泊位1个。

△黄骅港煤炭港区。(总台央视记者黎兵拍摄)

黄骅港是国内最大的煤炭下水港,拥有全国首个煤炭装卸全流程自动作业线。乌黑油亮的煤炭随着作业引导各归其位,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煤炭装卸全流程自动作业线。(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地处渤海湾穹顶的地利优势,让黄骅港煤炭港区成为陕西、内蒙古煤炭外运陆运距离最短的港口,也是国家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

地利衍生能量。去年,黄骅港煤炭港区完成吞吐量2.12亿吨,连续4年煤炭吞吐量居全国港口首位。

△河北省港口布局图展示。(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除了强调粮食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总书记还强调,“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这次沧州之行,总书记看旱碱地麦田,体现了对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的关注,走进黄骅港,则彰显了对守护能源安全的高度重视。

△黄骅港煤炭港区。(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04

港通天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在黄骅港,习近平总书记还重点了解发展规划等情况。

△俯瞰黄骅港煤炭港区。(总台记者郭永良拍摄)

黄骅港,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港口。

黄骅港攻克淤泥质海岸建设深水大港的难题,是国内外首次在粉砂淤泥质海岸建设的大型专业化港口。

近年来,黄骅港实现煤炭装卸全过程抑尘,并运用多种手段治理含煤污水,成为国内首家建成工业旅游景区的煤港。

港通天下,志在万里。

总书记曾指出,“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曾多次部署港口发展。

△停靠在黄骅港的神华518轮。(总台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2019年1月,总书记在天津港考察时强调,要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

上个月,总书记在调研广东湛江徐闻港时指出,要把徐闻港打造成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现代化水陆交通运输综合枢纽。

△当天在考察现场的国能集团员工代表。(总台央视记者赵化拍摄)

黄骅港,作为河北东出西联的出海口和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在共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年轻的黄骅港被寄予厚望。

从旱碱地麦田这“一陆”,到黄骅港这“一海”,从绿色的麦浪,到黑色的煤流,习近平总书记河北沧州之行主要看了两个考察点,但蕴含的关注点很多,从粮食安全到能源安全,从种子的“芯片”到港口的“雄心”,都承载着“国之大者”。


上一条:关于中国-中亚合作,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论述 下一条:教育数字化点亮西部课堂

关闭




Copyright © 3200威尼斯vip  学校地址:陕西省渭南市朝阳大街中段  邮编:714099 电话:0913-2133039  传真:0913-2133917 ICP备案号:陕ICP备05010978号